王雷

2020年12月21日 来源: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:体育学院 作者:王雷 查看:

 


 

 

王雷简介

一、基本信息

姓名:王雷

性别:男

职称:教授(任职时间:2017年12月)

担任导师:博士生导师(获聘时间:2020年6月)

学位:教育学博士

毕业院校:福建师范大学

研究方向:体育学基本理论与学科建设

二、教育与任职经历

大学本科:1999.9-2003.6,山东体育学院,体育教育专业

硕士研究生:2004.9-2007.6成都体育学院,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

博士研究生:2014.9-2017.7福建师范大学,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

2007.9-2020.4 任教于贵阳学院体育学院

2020.5至今 任教于西南大学体育学院

三、教学情况

主要承担本科生《体育科研方法》、《体育史》;硕士生《体育学原理》;博士生《体育科研方法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。

四、代表性学术论文成果

(一)个人代表性学术成果

1.论体育学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学科认同与我国体育学发展的3种可能——基于对6个国家50所高校的考察,发表于《体育科学》,2018年第6期,独著,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;

2.中国特色体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与生成路径,发表于《体育科学》,2023年第9期,第1作者;

3.学术期刊视角下体育学国际发展特征研究,发表于《体育科学》,2017年第5期,独著;

4.学科建构路径视域下体育学演进历程探微,发表于《体育科学》,2019年第12期,第2作者;

5.我国体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内涵辨析、价值审视与实施路径,发表于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》,2024年第1期,第1作者;

6.学科制度与中国特色体育学高质量发展略谈,发表于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》,2022年第9期,独著;

7.中国特色体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内涵辨析、现实困囿与实施路径,发表于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》,2022年第4期,第1作者;

8.论中国台湾体育史学的学术谱系与发展危机,发表于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》,2021年第3期,第2作者;

9.台湾体育学科的发展脉络与特征研究(1945-1972) ,发表于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》,2018年第2期,第1作者;

10.世界主要国家学科目录中体育学设置情况考察与辨析,发表于《体育学研究》,2018年第2期,第1作者;

11.论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生培养的理论失位与实践盲动,发表于《体育学刊》,2017年第3期,第1作者;

12.运动训练学的学科起源新探:一种知识谱系视角的考察,发表于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》,2017年第5期,第1作者;

13.我国体育学学科设置起点中若干问题的研究及启示,发表于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》,2016年第2期,第1作者;

14.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(CHE)体育学科评估解析及启示——兼评德国体育学科发展现状,发表于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》,2015年第11期,第1作者;

15.博洛尼亚进程中德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特征解析与启示,发表于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》2015年第7期,第1作者;

(二)指导学生发表代表性学术成果

1. 体坛先贤胡晓风:体育思想研究,发表于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》,2025年第2期;

2.《欧洲体育宪章》发展沿革、理念解读及启示,发表于《体育文化导刊》,2023年第9期;

五、主持、参与课题情况

1.主持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: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学的学科发展逻辑研究(项目编号:21BTY019)

2.主持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:大陆赴台体育学人与台湾体育学科演进研究(1945-2015)(项目编号:16CTY011)

3.参与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: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(项目编号:19VXK10)

4.参与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:体育学基本理论与学科体系建构研究(项目编号:14ZDB128)

5.参与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:中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(项目编号:15AZD056)

六、主要获奖

2020年获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排名第一)

2017年获贵州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排名第一)